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稳总量 优结构 提质量 中国吸收外资“涨”势好

2021-12-16 13:1910160

外资来华投资兴业仍然步履不停!近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5.4%,较2019年同期也实现30.3%的增幅。专家表示,吸收外资的强劲表现,表明外资依然看好中国。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蓬勃旺盛的市场需求,将是未来中国吸引外资的长期优势。

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48.6%

数据显示,来华外资企业数量保持大幅增长。1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97家,同比增长48.6%,较2019年同期增长12.4%。同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4810亿元。

分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19亿元,同比增长41.6%。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34.6%,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7.6%,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5%

分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欧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4.1%56%16.8%(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分区域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7%36%10.4%

吸收外资的“涨”势向好,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积极态势。去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中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实际利用外资逆势增长,成为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同比增长6.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这一轮外商投资中国的一大特点就是立足中国,面向中国市场。外资纷纷来华,说明他们看好中国的经济、市场和消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引资结构来看,服务业继续成为吸收外资的主体,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体现,是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步的,高端服务业发展和消费升级正成为市场普遍看好的方向。

对外商吸引力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吸引外资同样亮点纷呈。上海前4月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家、外资研发中心7家,累计分别达到791家和488家;江苏1-4月到资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同比增长33.7%,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1.2%;海南前4月新设外资企业和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均实现翻两番……

引资“磁力”从何而来?

陈凤英认为,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是大背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跨国并购等经贸活动已在恢复中;另一方面,中国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的积极成效发挥巨大作用,二者形成的独特优势让外商在关键时刻可以顺利投资、生产,有稳定的市场,形成稳定的预期。另外,在全球疫情背景下,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商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

经合组织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复苏步伐,2021年、2022年经济增速预计可达8.5%5.8%,均高于此前预测水平,同时也均高于全球增长水平。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中国2021年经济增速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至8.4%

经合组织专家表示,得益于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及诸多行业加速开放,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增长,中国因此成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更为现实的目的地,中国良好的增长前景和进一步开放的举措将助力中国持续吸引外资流入。

稳总量、优结构、提质量

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国家部委负责人与跨国企业代表面对面、多地举行外资精准招商洽谈会……今年以来,跨国公司与各地各部门继续保持频繁互动。

实际上,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尽量减少疫情对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的影响,相关部门围绕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进一步扩大开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此前介绍,系列举措包括积极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取消商务部门对外资企业设立与变更事项的审批和备案;修订发布新版的全国和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门槛;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出台一系列稳外资配套文件,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等。

“今年利用外资将着重稳总量、优结构、提质量。”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在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功夫,落实外商投资法,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经贸协定。此外,还要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持续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陈凤英认为,中国大市场的需求和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将始终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长期优势。“展望未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有可能面临调整,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仍在,未来吸收外资还将继续呈现亮点。”陈凤英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重大项目蓄势待发 多地加码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一批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和推进。5月10日,第五届丝博会西安经开区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新

0评论2021-12-161615

工业互联网持续升温,发展还需走深走实
国家政策持续发力,工业互联网应用进入高速发展期。工业和信息化部4月印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

0评论2021-12-161438

我们要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0评论2021-12-161393

国务院力推“放管服”改革 破解市场主体痛点难点
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放管服”改革适应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顺应了人民群众就业创业需要,着眼于培

0评论2021-12-161451

工程机械创新工业互联
事实上,全球工程机械实现互联互通,目前只有中国有条件和机会成为其起点。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庞大的工业企业、领先的互

0评论2021-12-161449

纾困减负激发活力 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再升级
业内指出,随着财税、金融、就业、社保等新一轮惠企红利密集落地,将为中小企业加快恢复元气、增强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中

0评论2021-12-161242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正在持续恢复稳健前行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经济复苏势头不减。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市场需求不断改善,加之上年基数较低等因素

0评论2021-12-16999

外贸连续高速增长奠定全年增速的基调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外贸进出口再创新高,继续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

0评论2021-12-161056

中国数字化转型为全球带来机遇
今年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以“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加速数字化转型”为主题,强调电信和信息通信技术在疫情背景下增强社会复原力方

0评论2021-12-161012

注重发挥优质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健全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完善支持政策、优化对企服务 中国工业报注意到,根据企业在产业分工中的位置和规模,《指导意见》提出,

0评论2021-12-16424